盘扣架验收十大核心要点:建筑安全的关键检查项

盘扣架作为建筑施工中重要的临时支撑系统,其搭建质量直接关乎工程安全和效率。验收时需严格把控细节,避免安全隐患。

1. 地基处理:底座与垫板设置

当立杆底部位于土层地基时,必须设置底座和垫板。底座能分散荷载,防止沉降;垫板通常采用木板或钢板,厚度不小于50mm,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要求。忽略此点易导致架体倾斜或塌陷。

2. 扫地杆高度控制:不大于550mm

架体底部需设置纵横向扫地杆,离地高度严禁超过550mm(约55公分)。扫地杆能稳固架体基础,抵抗水平力。验收时用卷尺测量,确保所有方向偏差在±10mm内。

3. 间距与步距依据方案:最大值约束

立杆间距和步距必须根据专项施工方案验收。间距最大不超过1.5米,步距最大不超过1.8米。方案需考虑荷载分布,如混凝土浇筑时步距宜控制在1.5米以内。违规超限会削弱承载能力。

4. 垂直度偏差限制:高度500分之一或5公分

立杆垂直度偏差应≤架体高度的1/500,且≤5公分(50mm)。例如,10米高架体偏差≤20mm。使用激光测距仪或吊线锤检查,超标需调整加固,以防整体失稳。

5. 杆件连接牢靠:扣紧插销

水平杆和斜拉杆必须用插销扣牢并插紧,确保节点无松动。插销插入深度需≥15mm,验收时手工摇动测试。松动连接可能导致杆件脱落,引发事故。

6. 多层搭设对齐:立杆同轴线

在多层楼板上连续搭设时,上下层立杆必须在同一轴线上。偏差应≤5mm,用经纬仪校准。错位会传递不均匀荷载,增加楼板开裂风险。

7. 人员资质要求:持证上岗

操作人员必须持有脚手架搭设特种作业证。验收时核查证件有效性,无证上岗属违规,易因操作不当埋下隐患。

8. 斜杆布置规范:间距与形式

标准步距1.5米的架体,竖向斜杆布置间距按方案执行(通常每4-6跨设一道)。形式为上下平行、左右呈八字形,增强抗剪能力。间距超标或形式错误会降低架体刚度。

9. 可调托撑限制:悬臂与丝杆长度

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的悬臂长度≤650mm,丝杆外露长度≤400mm,立杆插入长度≥150mm。超限会降低稳定性,验收时重点测量悬臂端。

10. 剪刀秤设置与独立性:高度与部位要求

高度每4-6个标准步距(约6-9米)设水平剪刀秤;超过8米时,底部和顶部加设连续水平剪刀秤。异形部位(如转角或洞口)支撑架必须独立设置,禁止与其他架体连接。剪刀秤间距≤6米,确保整体抗倾覆。

严格遵循上述要点,结合专项方案和现场实测,能有效提升盘扣架安全系数。建筑行业自媒体创作者应强化这些知识点,推动标准化施工。若遇争议,建议查阅《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》(JGJ 130)。

声明:本文图片和文章均来源于网络,本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转载本文章的目的为了更好的传播知识,传递更多信息,共同学习和进步;转载此文章若涉及侵权或来源标注错误等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,删除,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。

分享 :